【作者】吉林大学韩喜平,曲海龙
【发表期刊】《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级别】CSSCI
【发表时间】2014(04)
【摘要】笔者从学术的角度讨论了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的特征、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可以看出,寻租行为主要存在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领域中,往往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获取自身的收益,尤其在教育领域,对社会的危害尤甚。寻找教育领域寻租行为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寻求治理措施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指出任何理性个体的任何行为的出发点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认为利益是驱使寻租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寻找抑制和破除教育领域寻租的进路。经研究发现,由于政府的干预、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以及当事人道德水平及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教育领域的寻租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属人性以及负外部性等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及原因提出了对制度改革、增加办事透明度、完善立法和加强道德教育、完善学术体制等措施。
【关键词】寻租;教育领域;利益;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