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大学张丛皞
【发表期刊】《文艺争鸣》
【期刊级别】CSSCI
【发表时间】2017(09)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断滋生,以反腐为主要情节的官场文学和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官场文学的反腐意识研究多在文化自省、体制反思、社会批判等层面展开,而对知识分子视角与立场关注较少。毋庸置疑,官场文学的创作者是知识分子, 其叙事动机与作家自身表达情感见解的冲动必然是纠缠于一处的,更何况,很多小说经常会设置知识分子角色,即使官僚形象很多也是知识分子出身,或持明显的知识分子信仰。知识分子视野中的官场和官场中的知识分子成为大多数官场文学表现的重心,知识分子对官场和腐败的理解认识也是官场文学的题中之意。审视官场文学中知识分子价值尺度的流变,不仅能拓展反腐文学研究的视野维度,而且对考察“新时期”以来处于经济社会急遽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与历史选择具有参照意义。《新星》《国画》《沧浪之水》《人民的名义》是“新时期”文坛有影响的反腐文学代表作,或表现知识分子为官从政的心路历程,或表现知识分子对贪污腐败的批判反思,或表现知识分子在官场的沉浮升迁。四部小说通过各色人等为官、审官、谋官, 真实的呈现出知识分子与其跻身的文化场域间的多边关系,展现了几十年来快速发展和剧烈分化的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的一个侧面。